
期刊简介
《肿瘤预防与治疗》期刊为中国抗癌协会系列期刊,系由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,四川省肿瘤医院主办,四川省抗癌协会协办的肿瘤类科技核心期刊(CN51-1703/R,ISSN1674-0904,邮发代号:61-142)。郎锦义教授(博士生导师、四川省肿瘤医院院长、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第八届主任委员)为期刊主编。本刊创刊于1973年,是我国最早的肿瘤学专业学术期刊之一。创刊以来,得到了广大专家学者与读者的大力支持,学术质量与影响力不断提升。
夏日防蚊神器!中药香囊守护全家
时间:2025-08-05 15:05:09
在炎炎夏日,蚊虫滋扰成为许多人挥之不去的烦恼。传统化学驱蚊产品虽见效快,却难免让人担忧其安全性。而一款融合千年智慧的中药香囊,正以天然成分和持久功效悄然成为都市人的“防蚊卫士”。这款以艾草、薄荷、藿香为核心配方的香囊,不仅承载着中医药文化的精髓,更以科学验证的驱蚊机制为现代生活注入一缕草本清香。
草本协同:三重防线构筑防蚊壁垒
艾草被誉为“温经散寒的天然卫士”,其性温的特质能驱散体内湿寒,而挥发性芳香物质(如桉油精)对蚊虫具有显著驱避作用。薄荷则凭借清凉透散的薄荷醇成分,既能舒缓皮肤瘙痒,又能通过干扰蚊虫嗅觉受体使其“迷路”。藿香则扮演“湿气克星”的角色,其化湿醒脾的功效可减少人体因湿热散发的吸引蚊虫的体味,从源头降低叮咬概率。三味药材通过科学配比,形成气味屏障、神经干扰与体味调节的立体防护网。
古法新用:香囊里的防蚊黑科技
中药香囊的防蚊原理并非玄学。现代研究证实,艾草中的桉叶素、薄荷的薄荷酮等成分能阻断蚊虫二氧化碳感知路径,使其难以定位人体。藿香中的广藿香烯则能中和汗液中的乳酸——这种蚊虫最爱的“信号分子”。与需反复涂抹的驱蚊液相比,香囊通过缓释作用维持48小时以上的有效防护,如同在周身设置“隐形蚊帐”。
场景全覆盖:从居家到户外的随身守护
无论是深夜加班的书房、晨间散步的公园,还是亲子露营的草地,中药香囊都能无缝融入生活场景。小巧的锦缎布袋可悬挂于背包、床头或车内,既不破坏空间美感,又能让药香自然扩散。对于儿童和孕妇等敏感人群,无酒精、无DEET(避蚊胺)的配方更显温和优势。一位户外爱好者反馈:“雨季徒步时佩戴香囊,周围队友频频被叮,自己却安然无恙——这大概就是古人说的‘辟秽’之力。”
文化赋能:一囊香草背后的东方智慧
香囊自古便是中医药“衣冠疗法”的载体,《本草纲目》记载“艾叶辟邪,薄荷醒神,藿香避秽”。如今,这款融合传统验方的产品正以现代设计语言重生:非遗刺绣工艺的外囊、可替换的内药包设计,既保留文化符号,又契合环保理念。正如一位中医专家所言:“防蚊只是表象,调和人体与环境的关系,才是中药香囊的深层价值。”
选择中药香囊,不仅是选择一种驱蚊方式,更是对健康生活美学的践行。在这个夏天,让草本芬芳成为你抵御蚊虫的优雅铠甲。